2018神腦數位應用學習計畫課程紀錄(三)
- czpsgifted
- Jun 13, 2018
- 2 min read
智仁老師再次來到花蓮,帶領我們進行最後一堂基礎課程。

延續上次課程,智仁老師課前已將各組學生拍攝的作品完成簡易剪輯。
除了觀看自己的拍攝作品外,老師也分享其他學生的作品。
透過比較、討論,發現即使相同的劇本會有不同的詮釋,也感受到分鏡的重要性。
提醒大家拍攝時,要先練習預想畫面,有了想像之後,會使分鏡更加明確。

今天的重頭戲是認識專題企劃。
老師先初步帶領學生認識影片創作歷程三階段:前製期-拍攝期-後製期。
接著分享他校學生的影片「戀戀北門驛」和企劃「北大我們的故事」,
引導大家如何找出與主題相關的面向與基本訪題,從事先調查和第一次訪談中找到特殊切入點,發現歧異加以延伸,會讓作品更有特色和故事性。
智仁老師也搭配影片分享創作技巧及應注意的禮貌,包括:
1.如果多台DV同時拍攝,就必須注意畫面主體的大小是否一致
2.剪輯時要動態接動態、靜態接靜態
3.為方便剪輯時找到剪接點,拍攝時一定要拍板5、4、3、2、__、拍
4.畫質好的器材可用來拍攝主要畫面:空景、受訪者等
5.工作分配:文字、攝影1、攝影2、導演、場記,一組5人,每人各有不同的
任務,也可以配合不同的主題讓大家都能輪一次不同的工作。
6.徵詢受訪者的拍攝意願;採訪過程中態度要嚴謹
7.除非有特殊需要應避免逆光、反光拍攝
8.多角度拍攝可讓畫面更豐富
9.拍攝時分段拍攝,每段時間不宜過長
10.整理毛片、進行分類、編碼命名和排序

最後一個PART,智仁老師帶領各組針對拍攝主題,進行腦力激盪,把聯想到的點子畫成心智圖。之後的拍攝,各組學生需要好好思考,才能把這些主題分支的做有意義的串連。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