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7原鄉踏查課程紀錄(四)

九小時的基礎課程已結束,以下是李秀美導演的觀察和建議,分享給大家。

「學生對攝影很有興趣,學習的主動性高。」

「但目前仍不習慣拿攝影機,拍攝時容易不穩,可多使用腳架。」

「另外,拍攝前若能先構思,清楚焦點與畫面美感,可以提高拍攝素材的可用性。」

106.06.28(三)

在實際拍攝之前,拍攝腳本的構思是我們首要的課題。

我們再次上課,這堂課由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陳恆鳴老師帶領大家。

前半段,小鳴老師以哆啦A夢動畫讓我們分析故事結構,並讓我們發想一個最想要的物品及功能,希望能活絡大家的創意想像。

後半段,藉由觀看社區紀錄片作品,分析影片的起承轉合。

一邊觀賞,老師一邊引導大家思考關於畫面的「為什麼」,就像是換位思考的練習,同理拍攝者為什麼會這麼拍?

例如:片名和劇情的雙關、不同段落間的空景有什麼目的……等。

106.06.29(四)

今天就要正式開拍了,在志宏導演到達之前,我們先一起在白板寫下田野調查後的想法、印象深刻的地方。

「將真實的人事物做有創意的組合」這是志宏導演對紀錄片的定義。

導演以自身作品為例,包括:紅珊瑚(公共電視觀點短片)及女神降臨(關於花蓮光復鄉北玄宮女子八家的故事)。分享他對紀錄片創作的想法,逐步地讓大家對拍攝可以更加有感。

一起釐清目的和觀點,再發想拍攝腳本。

完成討論,我們前往第一部影片的拍攝地。

在拍攝現場,邊做邊學,學習光線、角度、鏡位、收音、訪談技巧等,體驗了不同器材的操作。

歷經兩小時,我們的構想漸漸地有了具體的畫面素材,有待收工後的整理。

任務尚未完成,我們還要思考旁白文字、配樂、片名,或許可能還要補拍呢!

接下來,另一組的拍攝也將要開拍,暑假繼續再相見。

給大家的小小P.S.

1.別忘了抽空完成暑假任務,多多觀賞不同的紀錄片作品,最少5部。

2.六篇紀錄的心得分享字數至少100字。未達到標準的孩子,請再補充。(沒錯,我說的就是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