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原鄉踏查課程紀錄(三)
- czpsgifted
- Jun 7, 2017
- 2 min read

基礎課程來到最後一堂,
秀美導演先讓大家觀看上一堂課各組實拍的作品,
每個人一一分享覺得困難的地方在哪裡?並一起討論可以如何調整?
「我覺得跟拍最難,因為他們跑太快而且範圍也太大。」
→拍攝前彼此先溝通做好定位
「我們這組的主題是鬼抓人,我發現把鏡頭拉近時,會容易晃動。」
→跟拍的狀況下作zoom in較不適合,要拍特寫的話應是固定位置再調整。
→zoom in / zoom out調整速度可以慢一點,才易找到拍攝目標。
「手持拍攝,容易手抖,畫面就會比較晃。」
→選擇手持DV,要拿得很穩,要倚住身體當做支架。所以,還是以腳架固定就好,才有心思、和餘力可以專注在拍攝上。
「我覺得最難的是跟組員溝通,因為有時會意見不合。」
→討論再討論,先聽聽彼此的意見再行動。
對鏡頭語言和攝影機操作有基本的概念後,
接下來就要去思考要拍攝什麼?以及如何拍攝?
分鏡腳本是影片製作很重要的環節之一,
秀美導演發給每個人兩張紙,其中一張上面共有6張英國動畫PinGu的片段畫面,裁剪下來後每個人可以自行排列組合貼在空白紙上,發展自己的故事。
雖是相同的6張畫面,我們卻得到了12篇不同的故事。


在聽過每位編劇的分享後,
秀美導演帶領我們試著分析故事五要素(人、事、時、地、物),比較不同的敘事觀點(第一人稱/自述、第二人稱/對話、第三人稱/他述)。
導演也與大家分享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一分鐘人權短片徵集計畫的作品,試著分解短片的分鏡及敘事觀點。
在重新拍攝之前,各組皆要完成拍攝分鏡表,練習將腦中的想法轉化成具體的視覺畫面。
秀美導演鼓勵大家不要擔心自己畫得不好,畫火柴人也ok。

經過今天前面兩個小時的課程,各組進行分鏡討論時,顯得更進入狀況。
不僅討論的方向更為明確、聚焦,也可以看到各組嘗試進行分工。
確認每個人的負責任務和拍攝方式後,就各自行動去。
負責掌鏡的同學,神情專注;負責演戲的同學,認真投入。



雖可用的拍攝時間並不長,但每一組都針對「下課1分鐘」的主題完成拍攝。
九小時的基礎課程已畫下句點,接下來就要進展到另一階段囉!
Comments